论坛   020新闻   苹果又开了一个“坏头”
羊城生活
020新闻
020房产
020美食
兴趣爱好
020旅游
020体育
020金融
娱乐在线
020潮流
020广告
020车市
论坛管理
论坛管理
返回020新闻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218|回复: 0

苹果又开了一个“坏头”

[复制链接]
楼主

376

主题

376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2-26 09:0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林夏淅
编辑|李曙光
在卖无线耳机已经成为手机厂商一个稳定盈利点的当下,这个生意经正在被复制到充电器身上。
2014 年以来,国内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创造手机之外的盈利点,成为手机厂商的必选之路。
以苹果为首的手机厂商们,从取消耳机接口开始,为用户 " 打造 " 出无线耳机这一新需求,也为自己创造了一块新的利润来源。
数年时间,无线耳机领域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于是,手机厂商们开始为自己创造下一个盈利点——快充。
充电器的 " 消失 " 和 " 重生 "
2016 年,库克在 iPhone 7 的发布会上大手一挥,率先取消 3.5mm 耳机接口,一时间引来众多嘲讽——用户使用旧版有线耳机,需加转接头;使用 lighting 接口耳机,则会在充电的同时无法使用耳机。
随后,苹果推出了价格不低的三款无线耳机,售价均在千元以上。


苹果无线耳机
安卓手机厂商很快就体会到了其中奥妙,目前,小米、魅族和荣耀旗下所有机型,均已不再标配有线耳机。华为、OPPO 和 vivo 则有相当一部分机型不再标配耳机。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苹果的 AirPods 带动了整个无线耳机产业的发展,2018 年至 2020 年的销量分别约为 3500 万部、6000 万部和 1.5 亿部,成为苹果旗下新的盈利增长点。
在京东商城中,苹果、小米、漫步者和华为旗下的几款无线耳机,销量居于最前,价格从 169 元到 1799 元不等。而在全球真无线蓝牙耳机市场中,份额占比排名前三的是苹果、小米和三星。
这和前不久苹果在发布会上取消充电头的做法如出一辙。
2020 年 10 月,苹果在 iPhone 12 的新品发布会上取消了标配充电器和耳机,说是为了环保。
之后,三星、小米和魅族先后跟上了步伐。小米在去年 12 月的发布会上,推出了标配快充和不标配快充的两个版本,价格相同,被网友称为环保的 " 正确示范 "。
根据近几日科技媒体曝出的 iPhone 13 Pro 渲染图,充电接口将被取消,仅保留底部的麦克风和扬声器开孔。若此消息被证实,可能直接推动无线充电器的销售。
而曾经在取消耳机这件事上相对保守的华为、OPPO 和 vivo,此次也采取了相同的保守策略,暂时还没有关于取消充电头的消息。
取消充电头的步调还未统一,但有线快充和无线快充的相关产品,已经批量出现在各家官网的货架上,成为厂商们力推的手机配件。
打头的仍然是苹果,在 iPhone 12 发布会上,同步推出了一款售价 329 元的无线快充 MagSafe,并上架官网。
如果要选择供 iPhone 和 Apple Watch 同时充电的 MagSafe 双项充电器,售价高达 1049 元。
为了配合这款无线快充的方便使用,iPhone 12 背部内嵌了一个充电器磁铁,让 iPhone 12 和无线快充完美吸附,避免位置摆放不当导致充电出现问题。
但也因为 iPhone 12 背部的充电磁铁,导致 iPhone 12 很容易让一些低抗磁卡出现消磁的情况。
iPhone 12 营销副总裁在采访中表示,要解决消磁这一问题,你可以选择苹果做了屏蔽处理的吸附皮革卡包。
当然了,这个可以解决消磁问题的皮革卡包,售价 479 元。没有人比库克更会赚钱。


苹果官网截图
相比之下,苹果有线快充的售价低一些,官网上 5W、20W 的 USB-C 电源适配器,售价分别为 145 元和 149 元,但也比许多第三方品牌的价格高出许多。
小米官方商城,则已上架了 18 款快充充电头和无线快充类产品,售价在 30 元 -169 元之间,充电头瓦数在 20W 至 120W 之间。而小米蓝牙耳机 Air2SE 售价正好也在 169 元。
除此之外,小米近日宣布了一项新的 " 隔空充电 " 技术,即在不连接手机和充电器的同时,使用波束成形,将毫米波定向发射给同一空间中的手机,实现隔空充电。
如果这一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那么用户只要呆在配备有隔空充电器的空间中,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就能自动开始充电。
手机厂商们在快充领域的竞争显然已经开始,背后的逻辑和取消耳机接口十分相似。取消耳机接口及标配耳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是节约成本,同时也提高整个耳机产业的利润。
此次取消充电头,也是一个道理。
手机厂商在激烈的竞争中砍掉一部分成本,用以对其他零配件进行升级,比如芯片,比如屏幕,也比如越来越多的摄像头。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可以通过销售充电头单品,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利润增长点,就像曾经的耳机。可以根据不同品质,标上不同价格,更极致地满足并消费用户的多元需求。
苹果已经上线的 AirPods、AirPods Pro 和 AirPods Max,以及刚刚上线的 MagSafe 充电器、Magsafe 双项充电器和各种配套的保护壳及皮革卡包,无不如是。
一些本不存在的需求,在慢慢被手机厂商们创造出来,体验在升级,价格也在升级。
快乐的充电器厂商
快充市场日益增长,充电器厂商们已然开始躁动起来了。
充电头网告诉市界,手机厂商如果取消标配充电器,对于快充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有利于涌入更多的第三方品牌,提高消费者体验。
同时,快充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反哺手机行业,更多更丰富的品牌为手机打造配件,甚至让配件文化扩大,最终消费者、手机厂商、第三方快充品牌就能够获利。
唯一受损失的,只有消费者的钱包而已。
曾经苹果的 AirPods 带火了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两家上市公司。关于充电器的故事,又会轮到谁呢?
目前 A 股上市公司中,与手机充电器直接相关的主要有三家,分别是安克创新、奥海科技和领益智造。
按照 2019 年与充电器相关的收入规模及毛利率,三家公司情况如下图所示。安克创新、奥海科技和领益智造的相关业务收入分别为 38.1 亿元、20.96 亿元和 15.57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54.06%、21.07% 和 11.06%。
从经营模式和主要业务的信息来看,三家公司的优劣有所不同。
作为独立快充品牌,安克创新有与苹果的合作作为背书,在苹果官网上有多款在售的 Anker 快充头。除此之外,安克创新在海外市场销量也相当高。在苹果取消标配快充后,安克充电器成为果粉更经济且信任的一种选择。
但其问题也相对明显。2017 年,安克创新花不少精力在创新类产品和无线音频类产品上,两块业务 2019 年合计占收入比重已经达到 41.92%,但毛利率一降再降,竞争力并不强。只有充电类产品在收入提高的同时,保持住了毛利率。
奥海科技,以代工前装充电器为主要业务,所谓前装充电器,就是在手机厂商销售手机时,标配的充电器。
截止 2019 年,奥海科技的主要客户包括华为、小米、OPPO、LG 等手机厂商,也包括 Bestbuy(百思买)、Belkin(贝尔金)、Mophic(墨菲)等国际大型数码产品提供商。
在苹果官网上,可以看到 Belkin 和 Mophic 的产品,售价在 178 元至 1558 元之间,涵盖车载充电器、旅行充电套件等等。
除此之外,2020 年 11 月 30 日,奥海科技方面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已有苹果 PD 快充的批量订单。
作为国产几款主流安卓手机的主力充电器供应商,奥海科技在 2014 年配合高通发布的 QC2.0 15 瓦快充,和小米一起开始了智能快充时代,又在之后开发出 40 瓦的手机快充,成为华为 Mate20 系列标配 40 瓦快充的主要供应商,一路表现都不错。
但即便大客户几乎全部 " 收入囊中 ",奥海科技在 2020 年上市时,依旧遭到质疑。最主要的是针对其"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 的判定,以及研发人员薪资、学历均比较低的问题。
领益智造,原本是生产精密小零件的企业,对苹果、华为、小米均有供货。2019 年,收购了亏损中的芬兰公司 Salcomp(塞尔康),后者为苹果生产快充标配充电器,正式切入手机充电设备领域。
并入报表后,塞尔康在 2019 年亏损 1253.5 万元,2020 年上半年亏损扩大至 1.11 亿元,但在 2021 年 1 月的投资者交流中,公司方面表示 2020 年第四季度充电板块已经实现了盈利。
总体来说,领益智造旗下的塞尔康还在处一个融合和消化阶段,刚收购塞尔康就碰上苹果取消标配充电头,有新闻报道,其相关工厂出现了大规模裁员的情况。最终能不能在 To C 的战场上有更好的表现,还需要一定时间来检验。
三家企业相比,拥有自有品牌的安克创新,毛利率显然是最高的,能够上架苹果官网,也让投资者对双方打开进一步合作有了更多想象。


安克创新
而奥海科技和领益智造仍是代工模式,领益智造和苹果的渊源更深,奥海科技更多背靠的是国产安卓手机大厂,在充电器领域也有较强优势。
但如果安卓手机厂商陆续跟进,像苹果一样取消标配充电器,那么奥海科技未来的业绩就会和已经出现问题的塞尔康一样,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以奥海科技为代表的代工厂商而言,选择只有两种——要么转向发展自有品牌,在日益增长的快充市场中创造优势分一杯羹,要么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线,和手机厂商共同升级,持续绑定在手机厂商的 " 官方 " 货架之上。
手机厂商,舍得充电器这块 " 奶酪 " 吗?
苹果推出无线耳机后,各大国产手机厂商也在卖耳机,但不温不火。
背后的原因是,苹果的用户很少会去买华为、小米、OPPO 和 vivo 的耳机,但华米 ov 的用户买 AirPods 的概率更大,这一点可以从 AirPods 占据了真无线蓝牙耳机近一半市场的数据看出来。
但充电器的逻辑显然不一样。
耳机和手机都是需要用户随身携带的东西,不仅要实用,还需要美观,甚至看品牌。但充电器不一样,作为一个手机配件,大多只在家中使用,门槛相对低得多。使用过程中只要做到安全、高效,就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各个厂商很难在外观上做多少文章。
因此,各家手机厂商在充电器这个产品上,可以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快充相比于耳机价格更低,因此快充这个新领域,可能会 " 蛋糕更小,抢食也更激烈 "。
从数据上来看,以第三方品牌充电器业务为主的安克创新,和以代工充电器为主的奥海科技,从 2016 年到 2019 年,收入分别增长了 165% 和 129%。可见充电器市场中手机厂商和第三方品牌竞争激烈。


净利润角度来看,安克创新拥有自有品牌——这两年爆红的 "anker",其净利润增长了 218%,奥海科技只增长了 39%,可见两种模式背后,自有品牌的盈利能力和话语权更有优势。
各大手机厂商在快充时代,会如何赚钱?
苹果很早就通过 Mfi 认证赚钱,只有通过苹果的这项认证,相关产品才能够适配苹果产品,否则可能出现充不进电的情况。
进入快充时代,苹果已经在官网上拓宽了有限快充、无线快充、车载充电器等充电产品的品类,同样都需要经过 Mfi 认证。在满足用户更多元需求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有媒体曾经报道,MFi 认证的芯片每颗价格在 3 美元左右,这颗芯片需要向苹果公司指定的供应商采购。淘宝上的绿联 Mfi 认证数据线售价只有 30 元,按此计算,其中一半以上收入都贡献给了相关芯片供应商。
截至 2020 年 12 月末的季报数据显示,苹果公司的可穿戴设备、家居及配件相关收入 129.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包括各项服务在内的相关收入 157.6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两者合计占总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 26%。
苹果之后,华为其实也推出了类似的生态链计划,但具体收费模式尚未明确。
充电头网告诉市界,像小米、努比亚这样的手机厂商,以自身品牌背书,已经推出系列充电器。换言之,某种意义上他们也将以第三方厂商的身份参与快充市场的竞争。



与此相关的,2020 年 5 月,小米以 1.03 亿美元收购了以生产充电器为主的紫米 27.44% 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小米将拥有紫米 49.91% 的股权。2018 年和 2019 年,紫米的净利润分别为 2.28 亿元和 3.26 亿元。
像华为、OPPO、vivo,目前更多还是以服务自家品牌为主,推出兼容自家私有协议和 PD 快充的充电器,来拉拢 " 中间用户 ",同时小范围的与少量第三方品牌商合作,开放私有协议。
苹果取消充电器的真正意图正在浮现。售价千元的苹果充电器背后,快充技术的迭代和手机厂商的有意推动,激活了整个充电器行业,催生了一个全新的赚钱方式。最终,一个如同无线耳机一样的高利润配件市场,将成为手机厂商和充电器厂商的共同目标。
为了 " 委婉 " 地赚钱,手机厂商高举环保的旗帜,给自己找了一个更体面的理由。众多利益相关方,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为快速成长的快充市场做足准备。
但不论何种说辞,同一套以盈利为目的的生态考量正在慢慢形成。
值得思考的是,免去了耳机线和充电线的 " 牵绊 ",提高了两类产品的用户体验之后,与手机密切相关的两个配件已被 " 消费 " 完毕。
不远的将来,手机厂商是否还要 " 再造 " 一个新的盈利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020新闻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20羊城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