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020广告   盛松成:P2P不会消亡,将合规健康发展
羊城生活
020新闻
020房产
020美食
兴趣爱好
020旅游
020体育
020金融
娱乐在线
020潮流
020广告
020车市
论坛管理
论坛管理
返回020广告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548|回复: 0

盛松成:P2P不会消亡,将合规健康发展

[复制链接]
楼主

683

主题

683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8-8-26 13:0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新经纬客户端 8 月 25 日电 题:《盛松成:P2P 不会消亡,将合规健康发展》
作者 盛松成 (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P2P 行业 " 爆雷 " 不断,仅最近三个月,超过 250 家平台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甚至包括一度正常运营、累计成交额超百亿的平台。尽管 P2P 行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平台存续率一直不高,但短时间内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在 P2P 行业近 10 年来的发展中仍属罕见,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近期出现的 " 爆雷 " 潮,使舆论从过去对 P2P 一窝蜂似的热捧,迅速转变为一边倒地责难和否定。可以说,目前是 P2P 自该行业诞生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不过,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看,监管并非 " 一刀切 ",而是趋于成熟、合理。如今,在监管已先行的背景下,公众和市场正确看待 P2P,以及 P2P 企业自身的合规经营就显得尤为重要。
P2P 落地中国的初衷
P2P 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发展的低成本新型借贷模式。作为舶来品,P2P 随着拍拍贷于 2007 年成立而正式走入中国,并在 2012 年至 2015 年呈现爆发式增长。P2P 支持了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短板, 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金融体系完善。这是当时中国支持并鼓励 P2P 行业发展的初衷。
由于中国征信体系不发达等原因,小微企业的经营性贷款和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贷款往往难以达到传统金融的要求。而 P2P 则显著降低了借贷双方的信息搜集成本,超越了传统社会的熟人借贷模式,突破了传统金融机构不利于小微借贷的局限,部分满足了个人消费和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同时也拓宽了大众理财的渠道。截至今年 6 月末,P2P 贷款余额已接近 1.32 万亿元的规模。
P2P 行业所推动的普惠金融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一是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数据显示,P2P 网贷从 2007 年诞生到 2018 年 7 月,累计满足了约 2500 万借款人、7.2 万亿元左右的资金需求 ( 不包含线下理财平台 ) 。值得一提的是,P2P 行业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短期融资。企业从 P2P 平台获得的短期贷款在过去几年呈现指数式增长,从 2012、2013 年约 63.8 亿元、456 亿元,到 2014 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 1233.2 亿元。随后,在 2015 年爆发式增长到 4000 亿元,2016 年更是翻倍达到 8000 亿元。
二是推动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促进了内需。从 2013 年至 2016 年,消费金融贷款在 P2P 贷款中的占比从 1.03% 上升到 5.07%;规模从 11 亿元大幅提高到 991 亿元,增长了 90 倍。受现金贷监管影响,大量 P2P 平台转型到消费信贷领域。据估计,2017 年 P2P 平台的消费金融贷款规模在 4000 亿元左右,是 2016 年的四倍多,满足 700 多万人的消费需求。
P2P 的优势在于信息中介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金融机构在其中起中介桥梁作用。这个中介作用可划分为两类:一是信息中介,二是信用中介。信息中介就是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所谓信用中介,就是金融中介机构在资金融通过程中,以自身信用作担保,保证出资人的本金和利息安全,承担起控制贷款风险的职责。但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充分意识到,信用中介恰恰是现代金融的核心所在。
事实上,P2P 诞生之初便是依靠着科技赋能,扮演起信息中介的角色。早在 2016 年 6 月,笔者就曾撰文提出,P2P 应主要定位于发挥 " 信息中介 " 职能,因为这恰恰是 P2P 网贷平台的优势。利用大数据和网络平台,P2P 有助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此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并不相互排斥,而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但是,中国金融市场 " 刚性兑付 " 成风,P2P 平台为了吸引资金,往往也不得不刚兑,实质上成了信用中介。而在信用中介职能方面,P2P 目前还远远不如传统金融。一是风险信息不完备。大数据仅涵盖线上数据,线下数据的获取主要还得靠传统手段,而 P2P 所面对的贷款人一般都是小微企业或个人,针对这部分群体的征信体系还远未完善,经营状况、信用风险等关键信息难以获取。二是风险控制手段不如传统金融。目前大部分 P2P 风险控制所依靠的房产抵押、风险调查等手段与传统金融所采用的手段大同小异,而风险控制程度远不如传统金融。有些平台甚至将风险调查外包。此外,P2P 平台的风险补偿能力也很不足。
传统金融不仅从一开始就同时具备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这两个职能,而且其信用中介职能更为重要。所以现代银行发展了一系列风险管理能力,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定价、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等具体措施,还要求借款人满足一定的抵押、担保等贷款条件;放贷后还有贷后监控措施;在贷款出现坏账时,还有拨备、资本弥补等风险补偿手段。可以说,现代银行的着力点,就在于发挥其信用中介职能,银行经营的成果也主要反映在信用中介上。
混淆了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使 P2P 平台成了金融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但随着资管新规落地,P2P 行业或将迎来其回归信息中介的发展契机。因为打破刚性兑付逐渐使投资者习惯于无刚兑的投资,也促使投资者的收益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重 " 匹配 " 而轻 " 保底 ",将凸显信息中介职能的重要性,引导 P2P 回归信息中介的本源。
理性看待、冷静应对 P2P" 爆雷潮 "
据统计,2018 年以来,1 月和 7 月连续两次出现 P2P 平台兑付危机,相继有 241 家和 252 家平台停业或出现其它兑付问题。那么 ,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
当前 P2P 平台问题确实很多,但不应将其 " 妖魔化 "。除了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P2P 频频 " 爆雷 " 也有市场的客观原因。风险往往在最薄弱的环节爆发。近期市场资金紧张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压在 P2P 行业的 " 最后一根稻草 "。而恐慌情绪引发的挤兑,甚至借款企业恶意逃债,加剧了风险传染和扩散。数据显示,7 月份 P2P 行业成交量为 1447.54 亿元,环比下降 17.6%,同比下跌 42.9%;更有 730.88 亿元资金流出。
面对 P2P 行业的信任危机,应严格区分问题平台是属于具有真实业务但存在不规范业务的违规平台,还是没有真实业务或从事非法集资的违法平台。一方面,部分问题平台仍有活期理财业务,继续进行期限错配、资金池运作,从事信用中介服务,这些都属于违规性质,是资管新规出台前处于灰色地带的业务,也是行业中的普遍现象,但已经不适合当前的金融监管环境。对于此类具有真实业务平台的违规操作行为,要加强引导,使其合理有序退出或转型。另一方面,部分问题平台涉及虚构借款标的、自融等行为,属于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性质,严重危及群众财产安全。对于这类虚假或涉嫌诈骗平台的违法行为,则应大力打击,坚决关停并追缴相关资产。
从目前已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于 P2P 的态度已较为明朗,即对 P2P 行业实行 " 良性引导 ",而非 " 一刀切关停 "。8 月 4 日,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办、P2P 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办提出 " 允许合规机构继续经营 "、" 条件成熟的机构可按要求申请备案 " 等九项明确要求;8 月 8 日,全国互联网金融整治办下发了《关于报送 P2P 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要求各 P2P 平台尽快报送老赖信息;8 月 12 日,监管部门提出十项举措缓释网络借贷风险;8 月 13 日《网络信贷信息中介机构合规检查问题清单》108 条细则发布,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 P2P 合规检查正式拉开帷幕。而近期防范化解风险的举措也表明监管部门对市场稳定的重视。8 月 16 日,中国银保监会召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开会,要求协助化解 P2P 爆雷风险。8 月 22 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启动 P2P 网络借贷会员机构的自律检查工作,防范风险传染和扩散已成当务之急。
在外部监管完善的同时,P2P 平台自身也应加强自律和内部监管。" 爆雷 " 潮加速了 P2P 市场出清过程,预计未来平台数量仍将进一步减少,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但 P2P 行业不会消亡,那些合规经营、以信息中介为主的 P2P 平台,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做实、做强、做大,有望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不过,P2P 平台也应向传统金融机构学习,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在利用好大数据等科技金融手段的同时,保证充足的资本金,并实行有效的风险补偿措施。
总之,不应以偏概全、全盘否定 P2P 行业,而应有效发挥其信息中介职能的比较优势,处理好防风险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关系、处理好传统金融与新兴业态的关系,使 P2P 与传统金融互为补充,继续发挥 P2P 在构建中国多元化金融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 中新经纬 APP )


盛松成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 ( 微信搜索 " 中新经纬 " 或 "jwview" ) ,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作者:熊家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020广告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20羊城论坛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